衣轻裘:传统企业在开发小程序时如何灵活决策?
迷茫的人总是想要的太多,企业也是。
在小程序的开发中,我们期望在有限的资金预算中获得更多的功能,在我们的意识中“大而全”总是第一念想,甚至在缺少用户调研的情况下投入过多的资金打造足够丰富的平台。
我们往往犯下不自觉的错误,"多方开源"的思想在某些情况下尤为致命。
这是大多数接触互联网新兴工具的企业的通病,对于小程序创业者而言,自然不可能在前期花费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帮助企业客户做精确的调研,一切的需求都是通过企业的过往运营经验的重复应用,这一做法无疑能够有效的缩短开发的时间,于双方来讲,减少了更多的沟通成本,似乎皆大欢喜。
然而,伪需求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不可避免的累赘。
虽然小程序价格已经逐渐的透明化,企业和个人都有足够的能力在小程序上满足对新技术的期待。
但避免资金的浪费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是个摸索测试的过程,做任何一件产品都是如此,互联网时代追求资源的优化配置,用最小的成本验证产品的市场需求。
埃里克在《精益创业》中有个“最小化可行产品”的概念,就是通过提供最小化可行产品获取用户反馈,进而迭代更新,然后达到PMF阶段。
最小化可行产品的概念是企业在开发小程序功能时完全可以借鉴的方法。利用原有客户数据库筛选占比最大的需求,精简小程序上的功能,快速的投放市场,获取反馈,只有通过用户反馈才能找出功能扩展的方向。
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掉头灵活,也能够从用户的使用数据中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
MVP的目的在以最小的成本试错,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都会有"主观"的成分,多数企业或者企业经营者难以做到真正的需求调研。
常规的做法是从竞品或者客户资源交叉的行业获得参考的资料,收集某一类企业的渠道运作便会发现,模仿的痕迹处处可见,同质化问题似乎在各个企业都是心安理得的存在。
诞生的诸多小程序同样如此,这是个依然虚假繁荣的市场,微信每一期的数据都自得于小程序数量的增长,却未曾真正关注"僵尸小程序"的庞大数量。
多数企业的小程序作为摆设也是显得有心无力。
不得不说,小程序模板的盛行多少脱不开干系,间接地导致了企业在小程序产品功能开发上丧失了思考的空间。
从技术开发领域来讲,大多企业并不具备和开发团队同等对话的能力,对于没有自身技术团队的企业,处于弱势地位是一方面,在产品迭代和用户反馈上也是软肋,久而久之,购买的小程序成为僵尸小程序是显而易见的事。
终究只能放弃,所以,面对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或者渠道的时候,贪求大而全是最低级的策略,我们追求的其实是产品和市场的契合,这中间需要快速的需求验证。
企业开发小程序的迷茫点其实很好解决,可以从单一的功能出发,进行小程序的开发,满足自身客户的某一类需求的基础上,再根据市场的导向逐一的迭代。
小程序,有时候专注在"小",反而玩的更好!